close
DAY3-姆魯國家公園,本楠族村落、清水洞&風洞朗洞&鹿洞、夜間遊河

一早起來去餐廳吃早飯,感覺味同嚼蠟的西式早餐,不過這回有一道番茄醬煮黃豆難吃到爆(雖然看到有老外拿它塗吐司麵包吃得津津有味),牛奶也好像奶粉沖泡的,稀稀淡淡超難喝。為什麼,我好想吃吃看馬來風味的道地早餐啊!

不久後我們的導遊出現了,沿著度假村前方下去就是專屬碼頭,船是長長窄窄的木板小艇,我們這船就我和賴梅瑛兩人,加上一個導遊和一名船夫,有夠奢華的!


從度假村的碼頭看對面的岩壁,我們就是要沿這條河而上進入姆魯國家公園


出發時還有時大時小的陣雨,搭著長艇逆流而上,兩岸岩壁樹木夾道,和我們年輕導遊的背影相互映照,腦海中突然掠過「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首詩,正正符合眼前的這幅景象。根據導遊所言,這兒天氣好時還真的可以看到猴子呢


林間掠過河畔居民的屋子


因為連日大雨相當洶湧湍急的河水,遇到支流匯入時的亂流令人心驚

因為船身又低又窄容易晃動,只要手往外一伸就可以摸到河面,加上連日大雨造成河水湍急,這趟旅程讓我們這兩個文明城市土包子有點膽戰心驚,可是這麼貼近一條活生生的河流,迎面的風和雨水打在臉上,看著河岸上的岩壁和叢生的植物,時寬時窄、時有支流匯入造成亂流的河面,長艇破水前進時造成的嘩嘩水聲和白色泡沫沿著船身劃過,這一切的一切讓人感到既新鮮又刺激,跟大自然的脈動好像又更貼近了一點兒,心中有那麼些無以名狀的感動呢。

我們先到國家公園管理站投交入園申請書,為了方便溯河而上的旅客,這裏也有個碼頭可以上岸,有一條繩索吊橋通往對岸的管理站木屋。

交完資料後就可以正式入園了,接著回到船上、掉頭、進入河流繼續上行,到了今日的第一站:婆羅洲原住民本楠族(Penan)的村落。本楠族原是遊牧民族,但他們的生活與現在社會運作方式不同(又一個強弱文明衝突弱者犧牲的例子),政府於是興建了住宅將他們集中管理,要他們放棄原本的遊牧生活,在村子裏種田養牲畜和賣手工藝品給觀光客維生。不過還是有少數族人拒絕接受這種方式,依然遊蕩在雨林中靠大自然和老祖宗的方式度日,但他們能維持多久還是個未知數。世界各地都有弱勢住民被強勢住民吞併迫害的事情發生,政府和社會似乎要進步到某個程度後才會回頭檢視這些錯誤的「開導蠻荒民族」政策,但通常到那個時候這些被壓迫的文明都已奄奄一息為時已晚了。下面的連結是我在網路上找到談及馬來西亞原住民的文章。

雨林未來之路
台灣民間聯盟
馬來西亞原住民文章

村裏的房舍是木板屋,一群雞在泥地上到處跑,村民(多數是婦女帶小小孩)坐在一個長棚子下,兩排桌子上擺滿了編織物、雕刻品等,面無表情的迎接一船船到來的觀光客。我看了一下那些手工藝品,固然有些是原住民的圖案(有犀鳥等動物),但不知道是否為了迎合觀光客,也有不少宗教圖案(十字架)。不知道為什麼,眼前的景象讓我有點心酸,這些曾經驕傲縱橫雨林的子民啊,現在漠然的坐在擺滿手工藝品的桌前讓觀光客品頭論足,出賣的不只是他們的產品,還有他們自己。在我眼裏那些像失落的靈魂,一個瀕臨死亡的文化。我沒辦法拿起相機將他們攝入鏡頭,因此這個村子我一張照片都沒留下。


在本楠族村落,導遊向我們介紹這種植物他們俗稱「冰淇淋豆」,說是把莢剝開後,裏面的種子黏糊糊的,吃起來像在吃冰淇淋

再度上船,我們來到了今天四個洞穴的前兩個:清水洞和風洞。這兩個洞穴很近,可以從水路過去,也可以走山壁上的岩石步道過去。風洞因前後貫穿,空氣可以對流而時時有風吹過之故得名;清水洞號稱是東南亞最長的石灰岩洞,長度隨著探勘進度陸續增加中,還有伏流經過,聽說專業玩家還可以顧導遊去走地下水道,不過該種玩法層級太高,我們沒那個本事。午餐吃的是導遊裝在保鮮盒裏帶來的白飯、咖哩、蔬菜等便餐,遊罷清水洞和風洞後就搭船返回渡假村,準備稍事休息後進軍下午的行程:朗洞和鹿洞。


清水洞外面有一個木板搭建的大平臺可供遊客休憩,欄外的一潭清水天熱時還可游泳消暑,不過我們去時是冷了點。照片要拍的是平臺上的一棵大板根樹木


洞穴入口上方的一葉蕨,據說該品種全世界只生長在這裏,因此彌足珍貴


從洞底仰望下來的步道


洞穴內有時可見這種崩塌形成的大洞


在洞內築巢的燕子

要去朗洞和鹿洞就不坐船了,必須走步道穿越國家公園。這步道真不是我在說,簡直是五星級,又寬大又平整,全程沒有階梯起伏,完全不荼毒遊客,連輪椅族都可輕鬆走完,超級大器的一條步道啊!下午換了一個華人男孩導遊,可是他只會說英文和馬來文,加上加入了兩個美國人和一個印度人,這趟全程聽他馬來腔英文讓我有聽沒有懂。


姆魯國家公園的步道,平整無瑕還完全無障礙喔,輪椅族也可輕鬆遊覽,台灣真該好好學學


國家公園內相遇的動物


我們吃的胡椒就是長這樣,這是野生的胡椒


這是「塔花」,因其三角錐的形狀得名,紅色的花配上藍色的果(??),相當搶眼

朗洞的主要景觀也是鐘乳石,別號「內臟洞」,說是此處鐘乳石很像人類的內臟故名。其實三處洞內的鐘乳石極多,但是因為光線問題不易照相,我的又是小傻瓜,雖然拍了不少,但最後能看的剩沒幾張。在鹿洞內有個小插曲,洞內有一塊岩石側影像極了林肯(我這張照片動到結果沒成功),同行的印度人轉向那兩個美國人(他們三個好像是同事)說"Damn, you American are everywhere!"害我悶笑得快死了。鹿洞洞內之大令人印象深刻,這裏棲息著數量龐大的蝙蝠(也是我們傍晚的重頭戲),因此地面上堆積著厚厚的蝙蝠糞,氣味不太好聞,入洞不久後我就開始聽到蝙蝠的叫聲,不過到洞頂起碼有百來公尺高,頭燈怎麼照都照不到。這種時候我就超羨慕「X檔案」裏他們使用的強力手電筒,真想也要有一支!



洞內的鐘乳石


鹿洞入口景觀


在蝙蝠觀賞台所見的鹿洞正面全貌

遊畢雙洞,該是到觀賞台等待蝙蝠出洞覓食的奇景了。天色漸漸變暗,幾隻犀鳥吵吵鬧鬧的飛過上方成為意外的插曲,接著在眾人興奮的驚呼聲中,一縷輕煙自洞中飄出,蜿蜒升上天際,為蝙蝠出洞的壯麗景象拉開序幕。起先還只是一小群一小群,每隔十來分鐘才出現一次,這不過是先遣部隊而已。隨著暮色加深,兩批蝙蝠出洞的間距逐漸縮短,數量也逐漸增加,到後來成為綿延不絕的一條黑色長河,源源不絕自洞內湧出,過程歷時數十分鐘,相當壯觀。根據調查,棲息在鹿洞的蝙蝠族群數量約有兩百萬隻。隨著蝙蝠現身,掠食者也跟著來湊熱鬧,雖然飛行高度讓我們無法辨識其本尊樣貌,不過從翅膀看來有鷲鷹科和隼。圖鑑上有一種鷹就叫作"Bat Hawk",相當生動的描述了這種猛禽的習性,根據導遊的說法牠是此處常客,那些大黑點中就有牠們的身影吧。天色愈來愈暗,蝙蝠也逐漸散去,遊客跟著離開,我們待得比較晚,在步道上往回走時都已經天黑了。路上碰到幾個相約出遊的新加坡遊客(這裏好像連大馬本地華人都很少來),因為語言相通就聊了起來,沒想到他們對台灣政治話題還相當熱衷,我自己都不那麼在乎呢。




蝙蝠出洞所形成的壯觀長河,邊緣那些較大的黑點就是捕食蝙蝠的鷲鷹和隼

連日下雨好不容易下午終於放晴,我們立即跟導遊約定來場舢舨溯溪夜遊,看看夜間的生物。起因是昨夜在小店吃過晚飯後看到一船一船的外國人冒雨從碼頭出發,問過導遊後才知道有溯溪夜遊這一項自費活動,因為沒找到其他人分攤,所以價格不菲,但是衝著機會難得,這筆錢就是給它開下去啦!吃過晚飯就再度來到碼頭上船,因為剛下過雨,河面上水氣氤氳,在頭燈照射下有如霧氣般朦朧(導遊說用黃色頭燈比較好,比白色頭燈不會反光,容易看得清楚些,可惜我和賴梅瑛的頭燈都是白色的)。這晚收穫不多,可能是被雨打壞了生物的活動,跑過一條主流和兩條支流只看到一隻大蜥蜴和幾隻鳥兒。據說好天氣的時候這種夜間遊河可以看到螢火蟲、飛鼠、鳥、蜥蜴、蛇、猴子和滿天星斗,還有我們這段河道沒有,但是下游有的鱷魚(好刺激啊);賴梅瑛沿路嘀咕沒東西白花錢,我雖然有點小失望,可是轉念一想,在晚上乘著舢舨徜徉在馬來西亞熱帶雨林的河流上,這種機會能有幾希,光是這個獨特性就值回一切票價了。


樹上的大蜥蜴,如果不是牠反光的眼睛還真不容易發現


頭燈下色彩斑斕的翠鳥


好夢正酣完全沒被我們驚擾半分的小鳥


瞪眼望著我們卻紋風不動的鳥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rea5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